欢迎来到法制资讯网

法制资讯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舆论监督>高考季必看反诈避坑指南

高考季必看反诈避坑指南

  • 时间:2025-09-16
  • 来源:广东省公安厅 作者:佚名
  • 字号:

  

  

  

  高考季来临,考生们学海无涯奋勇前进,家长们倾尽全力用心守护。在这万家努力的背后诈骗分子们也蠢蠢欲动,各类高考骗术层出不穷,诈骗分子往往声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或者假冒高校官方招生机构等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开展各类诈骗活动。

  一、出售高考真题答案骗局

  

  

  诈骗分子通过发短信、贴广告、网页弹窗等方式推销所谓的“高考真题和答案”,接着就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或是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发送非法链接实施诈骗。高考试题是国家绝密资料,广大学生家长不要相信所谓的网售真题答案。同时,购买考题答案的行为本身也涉嫌违法,万不可尝试。

  二、提前查分骗局

  

  

  诈骗分子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如果在其中输入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以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银行卡的钱财就有可能被转走。还有一些诈骗分子会直接开价,要求支付“成绩查询费”,待收到转账后便会直接将考生或家长拉黑。

  三、“特殊渠道”入学骗局

  

  

  此类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诈骗分子对考生及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还没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以让考生获得内部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四、虚假申领“助学金”骗局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师或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为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并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但要求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以此方式实施诈骗。

  五、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生机构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要求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此骗取钱财。

  六、假冒高校骗局

  

  

  

  诈骗分子通常采用与知名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假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伪造“内部指标”“补录名额”,要求支付“保证金”或“疏通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招生机构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s://gdga.gd.gov.cn/bsfw/bmts/content/post_47232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制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制资讯网 fzzx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33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